书写科创新城,点亮科学之光。由松山湖管委会指导,松山湖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局、东莞市作协主办,松山湖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、松山湖文联、松山湖作协承办第三届“遇见·松山湖”科幻文学征文活动启动啦!
即日起至2025年9月10日,诚邀广大文学爱好者聚焦科技赋能,畅想未来图景,以文学之力书写科技之光,让世界透过科幻的棱镜,看见科技深度融入人类生活的未来场景,看见一个科技硬核与文化底蕴交相辉映的松山湖。
本届征文立足松山湖“科技+生态+人文”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,以“科学之光,照亮未来”为倡导主题,旨在搭建科技与文学跨界对话的平台,通过文学叙事展现科技发展的人文温度,将松山湖的科技创新实践转化为文化IP符号,为新时代中国科幻创作注入湾区智慧,要求创作者聚焦科幻主题或科普题材,围绕科学与技术展开文学想象,可从“科技文明共生”“未来城市图景”“人文精神传承”几个方面进行创作。
松山湖,一座蓬勃生长的未来之城。这里创新资源加速汇聚,科技脉搏强劲跳动,文学土壤深厚肥沃,科幻灵感在此触手可及。当科幻文学与这座科技高地相遇,注定是一场双向奔赴、彼此赋能的文艺盛宴。
相关链接——
征稿对象
征稿对象为所有人文学写作者,征文大赛设立成人组与青少组(18周岁以下)两个组别,均面向全国作者,每人限参加一个组别。
征文内容
聚焦科幻主题或科普题材,围绕科学与技术展开文学想象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作。
(一)科技文明共生:聚焦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,探索科技革命对人类文明形态、社会结构、伦理价值的重构可能。本土题材方面,可结合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实践,围绕智联汽车、数字经济、智能终端、机器人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等领域为创作题材,展开想象和创作。
(二)未来城市图景:用文学设想未来世界的智能建造、能源革命、生态修复等技术如何塑造未来人居环境。可围绕但不限于未来松山湖城市发展图景展开书写。
(三)人文精神传承:在科技变革背景下探讨文化传承、人性光辉、情感联结、科技伦理等永恒命题,同时也鼓励将岭南文化、莞邑文化、大湾区文化等地域文化基因融入科幻未来叙事。
征稿要求
(一)征集作品须符合党的文艺方针政策,遵循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,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,弘扬主旋律、传播正能量、表现真善美。
(二)征集作品要求主题鲜明、情感真挚、内容积极向上,倡导题材新、构思巧、立意高、语言精、视角好,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。
(三)征集作品体裁为短篇小说,字数不少于3000字,不超过20000字。没有达到此标准的视为无效投稿。
(四)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。投稿者应保证对该作品的整体及组成部分均拥有独立、完整、明确、无争议的著作权,且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、名誉权、隐私权等在内的任何合法权益。严禁抄袭和AI写作,一经发现,取消入选资格。
(五)欢迎已在国内正式期刊发表过的科幻文学作品(发表时间为2024年01月-2025年08月)投稿参赛,已获得全国性奖项的作品除外。已发表作品须邮寄原件作品一份及复印件一份到指定地址,同时按要求投稿电子版文档。
(六)投稿作品版权属于作者,作品一经获奖(含提名奖),即视为投稿人免费、长期授权主办方为宣传的方便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其他全部权利,包括但不限于编印内部交流作品集、改编为相关文化衍生品、在相关媒体(媒介)发表与推介等;主办方及其被授权人可根据实际需要,对作品进行必要改篇和艺术演绎。
(七)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。凡投稿者,即视为其已同意本征稿启事之所有规定。
奖项设置
主办单位组织专家学者,对征文作品分成人组和青少年组进行认真评审,分类评选出金奖、银奖、铜奖和提名奖,对获奖作者给予一定资金奖励,并颁发获奖证书。税前奖金如下:
(一)奖金
成人组:
金奖1名 奖金10000元/人
银奖2名 奖金:4000元/人
铜奖4名 奖金:3000元/人
本土题材奖2名 奖金:3000元/人
提名奖10名 奖金:300元/人
青少年组:
金奖1名 奖金:3000元/人
银奖2名 奖金:2000元/人
铜奖4名 奖金:1000元/人
提名奖10名 奖金:300元/人
投稿方式
征文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应征作品、投稿信息登记表、作者个人高清生活照(一张)以附件方式发送到指定邮箱。来稿需在电子邮件标题上注明“第三届‘遇见·松山湖’征文比赛-组别(青少年组/成人组)-题目-作者姓名”字样;稿件正文后请同时注明作者真实姓名、所在单位(学校班级)、通讯地址、联系电话(自有或直系亲属)、身份证号等信息。
投稿邮箱:yjsshzw@126.com
通信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松湖书院,邮编523808,
联系人: 董老师
联系电话:0769-22890773